标题摘要内容
   

甘孜州彝族服饰

来源: | 作者:gzzdzb | 发布时间 :2016-09-15 | 1602 次浏览: | 分享到:

甘孜州彝族服饰

甘孜州彝族服装与凉山什扎地区基本相同。彝族服饰花纹、花边的图案绚丽多彩,富有浓厚的地方、民族色彩和生活气息,多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以天象为图形的有日、月、星辰、天河、彩虹、云彩、经纬图等;以大自然为图形的有山川、河流等;以动物为图形的有鸡冠、牛眼、羊角、獐牙等;以植物为图形的有叶子、花瓣等。

彝族服装制作精巧,多喜爱黑色,布料以青色为主。着装不分寒暑,无明显季节差异。阴雨天或外出时,外罩披毡或察尔瓦,昼为衣,夜为被,轻便暖和、防潮避雨。不同性别、年龄有明显差异,解放前还有等级差异。

一、服装

1.女装

    彝族女装有明显的童装、青年装和中老年装之别,主要分成人服装和幼女服装两类。  

    成人服装:成年妇女穿右开襟、窄袖贴身上衣,套无袖右开襟高腰夹层短褂子,外披青兰色羊毛毡料挑花无袖对襟长褂。下穿长可及地的百褶裙。“百褶裙”的构造分上、中、下3节,腰部以上为两节,各用不同颜色的布料镶接成一贴身圆筒,腰下一节为多种颜色的布料所做成的褶裙(在解放前,白彝妇女的裙子不能用红色布料)。裙子的布料多为棉、丝织品。

幼女服装:幼女服装与成人女装基本相似,但是,儿童的裙子只有上、下两节,腰以上为贴身圆筒,腰部以下为褶裙。进入青年后(约17岁)进行一次换裙仪式,届时,脱下童装,换上成人标志的褶裙。

2.男装

男子上装与妇女基本相似,穿右开襟、窄袖贴身上衣,套羊毛毡料无袖对襟褂子,外披察尔瓦或双层羊毛披毡,下身穿长裤、打羊毛绑腿,赤足或穿草鞋。与凉山依诺地区(大裤脚)和所地地区(小裤脚)相比,甘孜州彝族穿中裤脚长裤,裤脚展开宽度约在2.5尺左右,宽松舒适、风格独特。男子服装无季节性变化,在不同年龄阶段所穿的服饰在色彩、样式等方面也不同。但成人与幼童之间除布料色彩外无大的区别。

二、头帕、帽

甘孜州彝族服饰着装中有柔软轻便的男子头帕,有清爽端庄的“母亲帽”,有绚丽多彩的“姑娘帽”,有小巧玲珑的“童帽”。

男子用黑色丝帕缠头。九龙彝族男子在头帕左前方扎有英雄结,当地人称“天菩萨”,泸定彝族是“拉库改汉”失败后迁入的,皆无此装饰。

妇女戴黑色荷叶帽,帽子直径约有12尺。女童梳独辫,用23尺黑色布料作瓦形头帕搭在头上。头帕后部有一宽约2寸、长约l尺的“小尾巴”拖在脑后。经过换裙仪式后或结婚后,改梳双辫,戴具有青年标志的头帕。头帕为黑色布料,绣花,折叠成方形用发辫系于头上,无“尾巴”。第一次生育后,则改戴荷叶帽。

三、装饰

甘孜州彝族装饰有做工精美、华丽鲜艳的腰带和挎包,有秀美艳丽、飘飘洒洒的荷包和肚兜,同时有金银闪烁、典雅庄重的耳环、蜜腊珠、珊瑚、坠穗、领花、发簪、手镯、戒指、香袋和小刀等佩饰。男、女上装皆在袖口、领口、襟边,用各色丝线绣有花色图案。女装衣领用数排银制小圆珠装饰,领口上戴长约3寸,宽约2寸的镂花银牌。妇女双耳配戴耳环和密蜡珠子,戴戒指、手镯。男子左耳配戴耳环,下垂密蜡珠子3个,其中两个为红色,1个为黄色。大多数男子也配戴戒指。

四、发展变化

解放以来,彝族的服装虽保持原状,但也有着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民族服装的布料质地提高,品种丰富,黑、白彝之间无明显区别。男子头上扎英雄结者为数甚少。二是服装已突破民族界线,着汉装者颇多,各种现代高档服装在彝族青年中也很流行。九龙杂居区的彝、藏、汉青年间互换衣着者屡见不鲜。改革开放后,甘孜彝族的服饰又富于新的内涵,除了节日、婚宴等活动穿彝装外,平常穿汉装和西装。

                       资料来源于《甘孜州志》、《甘孜州民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