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州情概览(2020年)

来源: | 作者:gzzdzb | 发布时间 :2022-05-06 | 6045 次浏览: | 分享到:

州情概览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长江上游、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介于北纬27°58″~34°20″、东经97°22″~102°29″之间,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东部与阿坝州、雅安市毗邻,南部与凉山州、云南迪庆州相连,西部濒临金沙江,与西藏昌都隔江相望,北部与青海玉树州、果洛州接壤,南北长约663公里,东西宽约490公里。

 

【地形地貌】甘孜州地形复杂多样,具有地势高、北高南低、中部突起、东南缘深切、山川平行相间、江河自北向南纵贯、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贡嘎主峰到大渡河谷地水平间隔仅29公里,而相对高差达到6400米。地貌依地势高程、河流切割深度和地表特征,分为丘状高原区、高山原区、高山峡(深)谷区三种类型,平坝、台地、山谷、高山草原、雪山冰川等地貌俱全。横断山脉纵贯全境,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5座,其中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横断山脉第一高峰,也是四川省最高峰,被誉为“蜀山之王”。

境内江河湖泊众多,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均为长江上游主要支干流,“两江一河”自西向东,南北向平行排列,总流长2004公里,水资源总量717.35亿立方米。

 

【气候】甘孜州属青藏高原气候,随高差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其特点是气温低、冬季长、降水少、日照足。所处地理纬度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但由于地势强烈抬升,地形复杂,深处内陆,绝大部分区域已失去亚热带气候特征,形成大陆性高原山地型季风气候,多数地区干雨季分明、光照强、日照丰富,冬季寒冷干燥、少雨多风,由南到北呈现出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亚寒带、高山永冻带的气候带谱。

年均气温多数地区在10℃以下,其中石渠为-0.9℃,常年降水量在347~922毫米之间,常年日照时数1700~2600小时,历年平均霜日为125~250天。

(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气象局)

 

【资源】甘孜州位于“三江源”地区,是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中华水塔”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黄河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水量补给区,天然湿地面积1091.4万亩,森林覆盖率35.02%。同时,也是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天然草原14173.87万亩,天然草场占全州总面积的61.9%,草原植被盖度84.50%。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74种,形成固体矿产地1581处,水气矿产地249处。已探明储量的矿种主要有金、银、铜、锂、铅、锌、铂镍、脉石英、石膏、地热等40余种,其中大型规模矿床13处、中型规模矿床82处。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野生动物34目、106科、65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3种,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白唇鹿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75种,有毛冠鹿、黄喉貂、兔狲等;四川省重点保护动物32种。鸟类资源447种,中国近1/3的鸟类分布在甘孜。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有黑颈鹤、黑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9种,有大天鹅、秃鹫、藏马鸡等。

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高等植物有239科、1090属、522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9种,有玉龙蕨、光叶蕨、水杉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8种,有康定云杉、连香树、鹅掌楸等。

(州林草局)

 

历史文化

【建置沿革】在稻城皮洛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甘孜就已经存在古人类的活动踪迹。在雅砻江流域、大渡河流域的炉霍、丹巴等地出土的文物进一步证实,新石器时代形成的原始部落已经熟练掌握了制作石器工具和陶器技能,并广泛使用。3000多年前,甘孜地区沿江河流域一带逐渐成为以氐羌族群为主的生存地区。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甘孜进入氏族社会。汉代设牦牛县,隶沈黎郡,辖东、南部各部落区域。唐设置羁縻州100余个,含东部大部分地区。宋以来,随着“茶马互市”的广泛开展,甘孜成为汉藏贸易的主要集散地、“茶马互市”中心和内地通往西藏的交通枢纽。元代开始实行土司制度,均属“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帅府”管辖。明代沿用元制。清代土司制度发展到顶峰,先后分封大小土司122员,控制了绝大部分区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赵尔丰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在甘孜设置道、府、州、厅、县等不同层级的行政建制。

1914—1928年,隶属北洋政府设立的川边特别行政区。1928—1950年,隶属国民政府西康省。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1月24日,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分设康定、雅安、西昌3个专区,其中康定专区改设“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后改称西康省藏族自治州)。1955年7月,国务院撤销西康省,“西康省藏族自治州”划归四川省。1956年11月9日,“西康省藏族自治州”更名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沿用至今。

 

【传统文化】甘孜是历史上早期民族频繁迁徙的走廊,是藏汉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和“茶马互市”的中心,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既有藏族文化共性,又有多元文化烙印的康巴文化,升华出尊重、包容、开放、纳异、创新的人文精神。

甘孜方言主要有康方言、安多方言、嘉戎语和地脚话。本土藏族主要使用康方言,划分为南路、北路、东路、牧区四个语群,其中北路语群的德格语被视为康方言的标准话。安多方言俗称“卓格”或牛场话,在石渠、色达、德格、白玉、炉霍等县牧区广泛使用。嘉戎语分东部、西部、西北部三个方言区,主要在丹巴县通行。地脚话统称“绒格”,通行于新龙、道孚、炉霍、丹巴、康定、雅江、九龙等县(市),这些使用不同地脚话的藏族,在本语区内说自己的地脚话,外出时通常能讲一些康方言和简单汉语。

甘孜是康巴文化的核心区。绘画有唐卡、壁画、版画、装饰画等种类,其中“噶玛嘎孜”画派作为藏族唐卡三大流派之一,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雕塑有陶塑、泥塑、油塑、石刻、木雕、金属雕铸等类型,其工匠多出自民间和寺庙僧人,其中白玉藏刀、格萨尔彩绘石刻、阿西黑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歌有山歌、情歌、酒歌、劳动歌、婚礼歌、送别歌等多种类型,其中《康定情歌》是世界十大经典情歌之一,川西藏族山歌和玛达咪山歌作为一种原生态民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蹈各具特色,分为民间舞、祭祀舞、寺庙舞三个大类,白玉手指锅庄、得荣学羌、德格锅庄、甘孜踢踏、木雅锅庄等异彩纷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藏戏有《洛桑王子》《白玛文巴》等八大传统戏剧,其中《岭·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藏族英雄史诗,代表了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和格萨尔藏戏、德格藏戏、巴塘藏戏一起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孜是藏式建筑的博览馆。流传至今的王宫、寺院、官寨、碉楼、桥梁和塔子,用固化的形式记录着甘孜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解,其中德格印经院是世界上现存藏文木刻印版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印经院。碉楼在康定、丹巴、新龙、九龙等11个县(市)都有分布,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十三角等多种类型。民居有泥木结构、石木结构、木结构、泥结构,装饰豪华,类型多样,稻城石藏房、雅江白藏房、巴塘红藏房等风格各异。桥梁有藏式伸臂桥、索桥、石桥、木桥等类型,其中藏式伸臂桥全由原木和石块构架而成,集数学、力学、美学于一体。

甘孜物产丰富,美食文化独特。传统美食有糌粑、酥油茶、牛肉包子、坨坨牦牛肉、牛血肠、松茸炖鸡、团结包子、酥油人参果、藏式巧克力等,极具地方风味。同时,理塘虫草、九龙牦牛、雅江松茸、得荣树椒、泸定樱桃、康定苹果、丹巴香猪腿、乡城藏鸡、道孚大葱、巴塘核桃等都是州内具有代表性的特产。

 

【风景名胜】甘孜拥有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原始、最独特的高山生态系统,集中了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所有自然之美,造就了集原始森林、现代冰川、高山湖泊、雪山草原、温泉、珍稀动植物及浓郁的藏族风情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孕育出众多的名胜古迹。至2020年底,甘孜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个,人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个;国家等级旅游景区81家,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20家。

(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区划·人口

【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孜州域范围和行政区划迭有变更。1950年,甘孜辖8个县,设有康定和理塘2个办事处,作为州政府的派出机关。1956年,色达地区设立色达县,属州直辖;原属雅安专区的泸定县划归康定办事处管辖。1958年,康定和理塘2个办事处撤销,全州辖21县。1978年7月,乾宁县、邓柯县和义敦县撤销,乾宁县并入道孚县和雅江县,邓柯县并入石渠县和德格县,义敦县并入巴塘县和理塘县,全州辖18个县。2015年2月,康定县撤销,改为县级市。2020年,甘孜州辖1个县级市、17个县,有110个镇、177个乡、2个街道、2181个村委会、64个社区居委会。

 

【人口】2020年,全州户籍人口108.6万人,人口密度7人∕平方公里(按户籍人口计算)。户籍总人口中,男性54.66万人,女性53.94万人。年内出生人口1.24万人,人口出生率11.3‰,死亡3600人,死亡率3.24‰,人口自然增长率8.06‰。

(州民政局  州统计局)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建设】2020年,甘孜州经济总量跨越“400亿”台阶,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一产业增加值80.6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05.34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224.5亿元、增长0.9%,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19.65∶25.65∶54.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7809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1亿元、增长17.6%,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11%以上,进出口总额12352.58万元、下降20.8%。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长7.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

提升产业发展。全面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构建形成“4+6”现代服务业体系、“6+1”绿色现代工业体系、“10+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4.6亿元。全域旅游实现新突破,A级景区增加到81个,总量居全省第二。在受到疫情巨大冲击下,全年仍然实现接待游客3102.92万人次,旅游收入341.28亿元。工业经济实现集群化、绿色化、现代化转型,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3户,建成九龙里伍、黑牛洞和白玉呷村国家级绿色矿山3个,发电总装机达到1256万千瓦,规模居全省第二。省网统调电站装机达到1158.43万千瓦,总量连续3年全省第一。成甘、甘眉“飞地工业园区”通威太阳能(一期)、爱敏特新能源新材料(一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甘眉工业园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实现财税收入3.37亿元。农特产品实现园区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完成“三个百公里”“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十三五”时期三次产业增加值绿色生态产业带建设,“两个百万亩”特色农林产业基地达到204.94万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州级15个。中藏药材种植基地达到9.68万亩,实现中藏药业总产值15亿元。完成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8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05个,其中地理标志产品居全省第一。连续举办两届农产品产销对接现场会,“圣洁甘孜”成为全省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促销农特产品29.71亿元。

扩大开放。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深入贯彻“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举办“圣洁甘孜走进大湾区”政企对话“云”招商活动,开展“知名企业进甘孜”“圣洁甘孜走进香港、广州、上海、厦门”等招商推介活动100余场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71个,到位资金166亿元。

 

【政治建设】2020年,甘孜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持之以恒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新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强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州、县(市)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全面加强、全面过硬。推进正风肃纪,始终保持严惩腐败、整治“四风”的高压态势,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严格执行州委州政府七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开展两轮州委巡察,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府采购专项整治。

审议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3部,颁布实施《甘孜藏族自治州实施〈四川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补充规定》,启动森林草原防火、藏传佛教事务、畜禽屠宰管理、藏医药等领域的立法工作。召开州委政协工作会议,完成州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推进法治甘孜建设,成功申报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法律七进”全面推进,建成国家和省级法治先进示范单位10个,康定市成为全省全面依法治县示范点。虫草、松茸等资源采挖精准服务管理模式在全国涉藏地区推广。常态推进依法治寺管僧,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活动,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用最短时间打赢了重点疫区疫情防控保卫战。推进党管武装、档案修志、外事、机关事务、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等工作。

 

【文化建设】2020年,甘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庆祝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影响力持续扩大,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海螺沟冰雪温泉旅游节、县(市)节庆等活动成功举办,基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免费开放“两馆一站”363个,建成州县乡村文艺队伍2493支,州歌舞数据库数据总量居全国涉藏地区第一。世界级和国家级“非遗”资源达到28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8个,均居全省第一。创作文艺精品378个,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21个,《梦中的香巴拉》实景剧首演,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动1563场次。

 

【社会建设】2020年,甘孜不断提升城乡品质,改善区域面貌。连续实施四轮交通大会战,交通建设总投资625亿元,川西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初具雏形。川藏铁路甘孜段“一隧一桥”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康新高速康定过境段、泸石高速加快建设,国省干线提档升级步伐加快,改造提升国省干线779公里,改建农村公路932公里。完成“18+2”“魅力县城”、135个“风情小镇”、476个“美丽村寨”建设提升,稻城香格里拉被评为全国特色小镇。甘孜新区加快建设,“康泸新”一体化协同推进,东部率先、南部加快、北部追赶区域发展格局和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态势已经全面形成。围绕“成渝后花园·康养加休闲”定位,建成“两江一河”流域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253个、幸福美丽新村1305个、宜居乡村达标村737个、扶贫新村1360个,入选全国首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分别达到71个、214个,均居全省第一。推行“厕所革命”,新(改)建公厕1320座、农村户厕126694户,开放“共享厕所”523座。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实现18个县(市)全部摘帽,136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2.5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深入开展“控辍保学”,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5.31%,高中毛入学率90.13%,“9+3”免费教育初次就业率达98%。启动县级校点布局规划调整,甘孜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四川民族学院泸定校区建设有序推进。实施卫生质量提升工程,组建医联体34个,华西甘孜医院挂牌运行,省藏医院落户甘孜并启动建设,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二乙以上。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通过国家终期评估验收,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卫生县城(城市)13个、乡(镇)206个、村1235个。实施“稳岗位、保就业、兜底线”系列扶持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创业,新增就业8605人,开发公益岗位28600个。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1.5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4.93万人。做好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保障各类对象20余万人。

 

【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甘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州城市空气优良天数率为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长期保持在省控标准内。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28个。加快提升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能力,甘孜县、乡城县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全州自然保护区、环保基础设施、矿山矿企等重点领域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基本完成。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规模绿化全川·甘孜行动”和“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持续推进,植树造林10.2万亩,道路绿化141公里,草场修复392.74万亩。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常年依法有效管护森林9578万亩、湿地1091.4万亩。深入开展“长江禁捕打非断链”专项行动,启动石渠县黄河流域(查曲河段)水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启动生态综合补偿试点,色达、白玉列入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理塘藏坝、巴塘格木草原入选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丹巴甲居镇获批省级森林小镇。数字林草建设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