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孜州地情网,现在是:
   
康区改土归流
来源: | 作者:gzzdzb | 发布时间: 2022-04-02 | 4322 次浏览 | 分享到:

康区改土归流

    一、赵尔丰入康前的康区改土归流

雍正时代改土归流

    雍正七年(1729年),川陕总督岳钟琪奏准,将巴塘、理塘土司“照流官例,开缺题补”,并委派粮务“钤辖土司”。这是一种过渡式的改土归流方式,虽在承袭、薪俸和司法权力等方面对土司有所约束,但未从根本上废除土司制度的根基。雍正七年(1729年)四月,将“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军民安抚司”改土归流。碉门(天全)设州,隶雅州(雅安);雅州改府,设知府,鱼通隶之;新设打箭炉厅于炉城,设同知,裁驿丞,粮员仍存。至此,明正土司境内开始有流官设置。但“土民”之事仍由土司管理,形成流官、土司并存的格局。

鹿传霖改土归流

   (一)瞻对改土归流方案

    四川总督鹿传霖是一位关心藏事、卓有远见的政治家。早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英军第一次入侵西藏时,即在《瞻对收复请撤回番官并陈英俄窥藏情形疏》中提出了“自行整顿藏务”的主张,他认为:“俄之垂涎印度已久,以西藏据印度之巅顶,故思得藏以图印,以取建瓴之势。若英俄争藏则兵连祸结,将无已时。”他十分赞同高燮的奏议:“臣阅道员姚文柜所著《侦探记》,英人于滇边地方,测量道路,所过土司俱胁令归附,惟遇汉官驻扎处则止不复前,盖以其正名为中国地界,彼虽贪狡,亦无词阑人也。然则为因圉计,非于边界设官不可。”基于上述认识,鹿传霖加强了对川边的控制,以保川藏大道的畅通。一则可确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政府的有效控制,二则是在西藏后方构筑起抵御英俄的第二道防线。但瞻对恰恰梗塞其中,这就是鹿传霖要首先在瞻对改土归流的原因。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二十六日,鹿传霖派兵攻克瞻对后,意欲立即着手改土归流,并向清廷提出了实施方案:

    1.将瞻对改为定瞻直隶厅,隶建昌道,并移建昌道于打箭炉,同时将打箭炉改直隶厅,径归道辖。

    2.将章谷、朱倭两土司改流,设立屯官,并将麻书、孔撒、白利三土司隶于两屯官兼辖,而统隶于定瞻直隶厅。为了使这些土司不再动乱,又添设游击一员,常驻瞻对镇抚。

    3.将德格土司改流,设屯官、都司各一员,亦隶于定瞻直隶厅。

    4.将巴塘、理塘改为都司统治,并在这一带设总兵,来回驻守理塘与巴塘。

     清廷最初对瞻对改土归流方案是支持的,据《清实录·德宗实录》所载上谕:“著即行进抚土民,收回该地,以固川省门户。”到鹿传霖真的全克三瞻以后,清廷又感到进退为难,在上谕中称:“三瞻虽已全克,或收回内属,或赏还达赖,均于大局颇形窒碍,实属势处两难。即使酌赏银两,能否令其心服,亦无把握。向来藏内军饷,归番商汇总接济,兵米亦资商上。倘达赖因此觖望,诸事掣肘,将来印藏勘界一事,更难著手,是收回一说,谈何容易;然使竟行赏还达赖,又恐藏番生心,威胁邻境各土司,以致出关路阻,将来驼只无人供应,何以入藏?是行赏还,亦有不可。总之,保川固要,保藏尤要,筹善后,设流官,此保川之计,非保藏之计也。”这样,瞻对改流方案便搁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