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孜州地情网,现在是:
   
中国第一个藏族女教授——邓珠拉姆
来源: | 作者:gzzdzb | 发布时间: 2016-09-13 | 442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第一个藏族女教授——邓珠拉姆

邓珠拉姆,女,藏族,19122月生于四川省巴塘县。18岁在南京蒙藏委员会创办的《蒙藏日报》担任藏文校对和翻译工作。1943年,邓珠拉姆被聘为国立政治大学讲师,从此开始尝试藏族民间文学的翻译。19431948年,她先后在《大公报》、《中央日报》、《新民晚报》上发表了藏族民间故事、谚语等800多首(篇),介绍了藏民族文化。1945年,邓珠拉姆被聘任为国立政治大学的藏文副教授,成为藏族历史上第一位女教授。1948年,她以西康妇女代表的身份担任国大代表,同年,她还编著出版《中国边疆》一书,详细介绍了边疆风土民情。1950年,任西康省文教厅藏文秘书兼西康革命大学藏文班讲师。四川和西康合并后,她在省教育厅任康区教材翻译。1957年,在四川民族出版社藏编室任专职编译,兼省广播站藏语广播辅导员。在此期间,她和两位同事一起翻译了32本各类书籍,以她个人的名义出版了12本书。1994年编译校订的《格达活佛事迹》一书,1999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珠拉姆深入到青海、内蒙、甘肃、西藏等地,参与被国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的《格萨尔王传》的抢救、搜集、发掘、翻译、整理工作,先后撰写发表了10多篇论文。19811991年的十年间,她坚持义务办藏语文业余夜校班、培养了600多名学员。

邓珠拉姆曾被选为甘孜州政协委员、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四川省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族语言文学翻译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甘孜州概况》顾问、甘孜州《贡嘎山》藏文编辑、州文联民间文学协会副主席和主席、州藏文中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州电影电视协会副理事长、康定师范校和州民干校兼职高级讲师。

1992年,省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荣获四川省第二届优秀妇女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年、1997年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给她颁发了“特殊贡献奖”,授予她“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称号。201015日,邓珠拉姆因病在康定去世。

川藏高原的一颗明珠

 

1912年藏历2月。在川藏高原被世人称之为高原江南的巴塘县,春天来得特别早。虽然人们经受了战争的创伤和冤家械斗的血腥,但不畏强暴、乐观向上的巴塘人,在弦胡声声中,热爱生活,憧憬未来。

    在小城里的一幢小土屋里。一声清脆的啼哭宣告了一个婴儿的降临。初生的女婴托在一位汉人手里,他说:“这是我邓家的一颗明珠”。妻子说道:“那就叫她邓珠拉姆吧”。这汉人叫邓克成,四川江安县人,是随赵尔丰到巴塘的大炮连连长,人称“邓大炮”。在江安县老家,他是个大户人家,而且有妻儿老小。邓克成到了巴塘,时间一长,对藏民产生了感情,开始厌恶战争。想在这片净土上安个家,度过自己的一生。邓珠拉姆的母亲志玛青中由舅舅做主,嫁给了“邓大炮”邓克成。邓珠拉姆长到9岁时,父亲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年青的阿妈没有怨天怪地,她开了一家小酒店,并从老家不断收回干果土特产来卖。9岁的邓珠拉姆带着弟妹一边帮阿妈做家务事,一边在门外出售酒和干杂物。阿妈是个乐观向上的人,白天忙里忙外,晚上教孩子们唱巴塘山歌,跳弦子,讲藏族民间故事,从小给孩子们灌输健康向上、追求幸福的道理。

当时,美、英等国基督教徒在巴塘联合开办了基督教会,并开设了一所华西学校。一天。邓珠拉姆家里来了一对美国夫妇,男的叫浩格登,女的叫浩师母,他们会讲一口流利的藏语,给阿妈耐心地讲解孩子读书的重要性。浩格登夫妇走后,阿妈把自已的一件旧藏装裁成小藏装,把父亲留下的帆布包洗干净,对邓珠拉姆说:“人不怕穷,就怕贱,对人来讲,所谓宝贝一是粮食二是文化,别怕洋学校里女子少,只要学好文化,将来走到哪里都会有用处。”就这样,妈妈把拉姆送到了华西学校读书。

浩格登夫妇有个女儿茹丝,和邓珠拉姆同龄。茹丝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藏语,还会唱很多山歌,两人互相帮助。形同姐妹。邓珠拉姆声音好,每当她唱圣歌时,外国教师们便激动不已,纷纷鼓掌,夸她音纯词正,还时常送她一些糖果让她带回去。在华西学校,邓珠拉姆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还先后读完了藏译本的《世界地理》、《天方夜谭》和《圣经》等。大量的阅读使她开阔了视野。邓珠拉姆不象别的女孩,长到一定年龄便想找个好的人家嫁了。她常常萌发着一种想法:要走出雪山草地、去寻找自己价值的念头。

1935年,华西学校要拆了。一天,浩格登对她说:“孩子,我们要回国了,你是个聪明的姑娘,不该就这样荒废在这片土地上,如果你愿意,我给你写封信,介绍你到南京金陵女大附中去读高中,将来你一定会有所作为。”阿妈相信自己的女儿将来不会是围着锅边转的人,一定会比自己有出息。一天夜里,阿妈把邓珠拉姆叫醒,把隐隐约约知道的汉族丈夫的情况给邓珠拉姆摆了一遍,鼓励她听浩格登先生的话,到汉地去走走,看看有没有能学到更多知识的机会。第三天,在阿妈的请求下,巴塘商人要到重庆,愿意捎带女儿走。阿妈决定把拉姆送到内地去。阿妈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邓珠拉姆给阿妈磕了三个头,便随马帮上路了。

再见了,阿妈!再见了,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邓珠拉姆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

康藏高原第一位教授

从巴塘到成都,行程三个月,翻越五座五千米以上的雪山,从金沙江畔开始,渡过雅砻江、大渡河、青衣江等大江大河。一路在马帮的精心照料下,邓珠拉姆终于到了成都。她带着阿妈的夙愿边走边打听到父亲的老家江安县的某个镇。父亲的家算是大户,有宽敞的四合院和大片土地,她见到了大妈和一个哥哥。

    1935年秋,邓珠拉姆带着浩格登先生的书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南京金陵女大,并很顺利的就读国文课,当时女大的校长是吴怡芳。在南京读书不久,邓珠拉姆找到了同乡黄玉兰女士,她在《蒙藏月报》社任编辑。黄女士欣赏邓珠拉姆的藏文水平。便聘她课外任藏文校对和翻译,同时兼任边疆学校藏文讲师。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她虚心向在南京的青海省著名学者西绕嘉措大师学习藏文文法。向西藏驻京代表土登桑吉学习《萨迦格言》和《水木格言》,藏文水平从而大增。

    抗日战争爆发后,金陵女大迁到重庆,《蒙藏月报》被迫停刊。邓珠拉姆便到西藏驻京办事处担任临时翻译。她曾给蒋介石担任过翻译。那一天西藏驻京办事处代表被蒋介石召见,记得很清楚的是蒋介石提出要修路,但噶厦政府的代表不同意。蒋介石十分重视西藏,同时也十分热情,亲手削梨子给大家。

    随着知识的增长,加上担任教学工作,邓珠拉姆认识到,一个民族不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宣传,其他民族是不会了解的。在重庆教书时,她发起部份师生组成康藏歌舞团,得到戴爱莲和叶浅予夫妇的关心和支持,在重庆等地公演了半个多月,当时的新闻界和文艺界给予了高度评价。邓珠拉姆的创作欲被激发,她根据母亲在她小时讲的故事,改编了一篇题为《三姐妹问卦》的文章,刊登在南京《新民晚报》上,这是她的处女作。从1943年至1948年,她先后在《大公报》《中央日报》《新民晚报》上发表了藏族民歌、故事等800多首(),她均署名“明珠”。

    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珠拉姆返回南京,被教育部长朱家骅聘为国立政治大学藏文副教授。藏族历史上一个藏族女性获得国家授予的最高职称,尚属首次。这在全国上下引起轰动,新闻界称她为“康藏高原上第一位副教授”,《大公报》则称邓珠拉姆为“西康之莺”。随着新闻界越炒越热,邓珠拉姆名声越来越大,但邓珠拉姆没有因此而陶醉。当时在学校和一些汉族学生中,把藏族称之为“异国情调”,邓珠拉姆十分反感。她结合当时苏联占了外蒙等情况,撰写了一本书叫《中国边疆之路》,书中明确阐述了边疆的自然特点和祖国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强调要积极开发建设边疆。这本书引起极大关注。出版前,国民党元老于佑任亲自为邓珠拉姆题写了书名。邓珠拉姆因而在南京声名大振,常常在街上被人们围住请求签名。她给每人签上藏文“吉祥如意”。因为邓珠拉姆皮肤较黑,新闻界赞美她为“声、色俱全的黑牡丹”。

与李宗仁夫妇结下政治友谊

    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了,邓珠拉姆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当年她偶然涉足政坛,在政要之间周旋的旧事。当时随着她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提高,曾两次在南京当选为“国大代表”。1948年,蒋介石和李宗仁竞选总统,明争暗斗十分激烈。有一天邓珠拉姆应邀参加了宋美龄举办的宴会。宋美龄没有明确提出帮忙的事,只亲手给邓珠拉姆夹了个小笼包子,说:“你就是邓珠拉姆。你很出名……”

    没过两天,一位好朋友捎话说李宗仁夫人郭德浩请她。郭德洁对邓珠拉姆十分亲热,说:“很早就知道你的大名了,你是高原上的名人。”郭德洁很诚恳,她俩谈得十分投机。郭德洁要她帮忙拉选票,并为邓珠拉姆开了一个单子,叫她按照单子上指定的餐馆和茶楼,请人去吃饭、喝茶。吃了不用付钱,在单子上签个名就对了,还许诺将来要报答她云云。

    邓珠拉姆虽然当时很有名,但对政治斗争没有经验,仅凭着藏族人对朋友忠诚的信念为郭德洁帮忙。她先后宴请了藏区所有的代表。那段时间,她十分卖力,郭德洁还给她配了一台轿车。随喊随到。有些好心人劝她:你知不知道你在干什么,这是对着蒋总统干,将来怕没你的好果子吃。邓珠拉姆却说答应了朋友,不能辜负。经她努力,后来证实她为李宗仁拉了240张票。因此邓珠拉姆和郭德洁关系十分密切,几乎无话不谈。郭德洁告诉邓珠拉姆,李宗仁虽然有前妻,但对她很好。邓珠拉姆便给她摆了一个藏族民间故事:有一对鸠鸟,十分恩爱。后来遇到灾荒,它俩拾到七颗豌豆,丈夫说:这七颗豌豆存在这里。等冬天找不到一颗粮食时才吃。妻子同意了。一天,丈夫外出觅食,妻子在家守这七颗豌豆。殊不知一阵大风吹来,把放在窝边的七颗豌豆吹跑了。丈夫回来一看,见豌豆没了,不由分说便怪妻子贪吃,把妻子打死了。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丈夫在窝下的树旁看见了七根豌豆苗,恍然大悟。从此他四处游说,夫妻之间要相互信任理解……听完故事郭德洁很开心地说:“这故事太妙了,我要摆给德邻(李宗仁字)!

    19491月。李宗仁任代总统。郭德洁专门请邓珠拉姆到家中。她半开玩笑地说:“你看嘛,国库空了,才叫德邻来代……”李宗仁夫妇对邓珠拉姆的忠实友谊一再表示感谢,并送了她很多衣料手饰等。19657月,李宗仁夫妻从美国回国,郭德沽打听到邓珠拉姆的地址,写了一封信,请她到北京一晤。但由于政治斗争,邓珠拉姆没能被批准去见面。

出色的教育家

抗战八年,解放战争四年,历史风云多变,邓珠拉姆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民族的事。1949年,她的好朋友、国民政府中的要员逃往台湾,临上飞机前还跑来动员她一齐走。邓珠拉姆知道自己的根在高原,在祖国,她谢绝了朋友的劝告。

    新中国成立后,邓珠拉姆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著作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1950年她被安排任西康省文教厅藏文秘书,兼西康革命大学藏文班讲师,1951年又兼任1853师进藏部队藏语文教师。四川和西康合省后,她在教育厅任康区教材翻译。1957年成立民族出版社,她又调该社藏编室任专职编译,兼省广播电台藏语广播辅导员。在此期间,她和两位同事一起翻译了32本各类书籍,以她个人的名义出了12本书;深受群众喜爱的有《青蛙故事》、《土壤的故事》、《可爱的中国》等。由于邓珠拉姆兢兢业业工作,政治觉悟提高快,1961年她被调到省民委参事院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邓珠拉姆同样受到冲击,无论怎样斗争

她,她总是以苏轼名诗“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鼓励自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不顾年岁已高,废寝忘食地著书立说、翻译作品。因为民族文字的使用和发展,甘孜州还很落后,邓珠拉姆在州政协的支持下开办了业余藏文夜校,先后培养了400多名藏文工作者。邓珠拉姆仅解放后发表的作品和翻译作品达150多万字,获过的奖从国家级到省州级不计其数。但她对名利看得很淡,仍每天坚持写作,身体硬朗、精神矍铄。

    邓珠拉姆对研究格萨尔情有独钟,这首先是她的爱国热情。曾几何时,国外学者中流传着“中国无史诗”的说法,她说:“格萨尔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而且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都很高的民间文学巨著。”在国家把格萨尔研究工作列为重要科研项目后,她积极参与,先后撰写了10多篇有份量的论文发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同时亲手翻译了《松巴之战》、《地狱救妻》、《朱古武器宗》等。由于她所做的工作成绩突出,1997年,邓珠拉姆受到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中国社科院四家颁发的特殊贡献奖。

             本文摘自《甘孜州志》、《高原江南桃李园》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