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孜州地情网,现在是:
   
瞻对故事
来源: | 作者:gzzdzb | 发布时间: 2017-07-25 | 10876 次浏览 | 分享到:

瞻对故事

刘启蓉

 

一、瞻对由来及其土司的演变

瞻对即今新龙县,藏名梁茹,民国时又叫 瞻化。宋代之前为部落酋长分据之地。元至元 十年(1273),梁茹僧人羌堆喜绕降泽随国师 八思巴朝拜元世祖忽必烈时,当众施展法力, 将一根铁矛挽成铁疙瘩,受到忽必烈赏识,被 封为梁茹的管理者,藏语称其为“瞻对本冲”, 意为挽铁疙瘩的官,始为第一代瞻对土司。

明洪武六年(1373),朱元璋册封上瞻对 峪纳土司、茹土司、撒堆土司、拉充土司和下 瞻对拉滚土司,分疆划界、各守其域,时称“瞻 对五土司”。清初至乾隆十年(1745),瞻对土 司或因争夺疆域而互相兼并,或滋事被清廷削 职等,五土司变为了三土司,即 :上瞻对茹长 官司、中瞻对茹色长官司、下瞻对安抚司,始 有“三瞻”之称。

 二、瞻对问题的产生

瞻对本在四川省境内,为何存在收回其地 以及后来历史上的一系列征战问题呢?其原因 有二。

一是外因 :清雍正四年(1726),七世达 赖喇嘛驻锡泰宁惠远寺宣扬黄教教义,清雍皇 帝以瞻对乃边荒小地,无足轻重,将其地赏赐 给达赖喇嘛作为香火地。后来,达赖喇嘛回藏, 由西藏设置营官管理其地。

二是内因 :据《清世枭实录》记载,瞻对 自古民族尚武,部族林立,各土司为争夺地域, 经常相互仇杀,严重影响地方社会秩序安宁。 由于经济落后,当地“盛行抢夺”之风,不少 人以抢劫为生为荣,不仅“恃险劫贷”,甚至 公开抢劫清政府驻防台站官兵物资,对官府的 邮传通讯和进藏道路畅通构成严重威胁。

正是因此内外原因交织,引发了不少的 问题和矛盾,为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征战” 成为必然的选择,于是爆发了若干场的“对瞻 之战”,瞻对也因此在边藏历史上名声雀起。

三、清廷七次用兵瞻对

(一)治匪剿匪用兵下瞻对,无功而返

雍正六年(1728),川督为治理“土匪抢劫”, 派黎雅营游击高奋志率兵到瞻对,诱杀下瞻对 土司策冷工布,引起瞻对民众设伏报仇,灭清 240 余人,高奋志败逃。雍正八年(1730), 川督黄廷贵为雪高奋志败逃之耻,派遣副将马 良柱率领官兵 1.2 万人赴瞻对征剿。瞻民断毁 雅砻江大桥阻官兵于江东。马良柱无计可施, 只好收兵返回。这是清廷首次大规模进兵瞻对。

雍正六年(1728),川督为治理“土匪抢劫”, 派黎雅营游击高奋志率兵到瞻对,诱杀下瞻对 土司策冷工布,引起瞻对民众设伏报仇,灭清 240 余人,高奋志败逃。雍正八年(1730), 川督黄廷贵为雪高奋志败逃之耻,派遣副将马 良柱率领官兵 1.2 万人赴瞻对征剿。瞻民断毁 雅砻江大桥阻官兵于江东。马良柱无计可施, 只好收兵返回。这是清廷首次大规模进兵瞻对。

(二)攻剿肇事土司,以冒功慌报而告终

乾隆九年(1744)三月,下瞻对土司策冷 工布之子班滚暗率众在川藏大道上抢劫赴驻藏 官兵行李财物。官府追捕劫犯,土司却隐匿不 交。川陕总督庆复、四川巡抚纪山、提督李质 粹会奏乾隆 :“瞻对本居于险要深山密箐丛中, 出没无定,而其多年来敢于不法,原因在于从 前始终未曾大加惩创所致。”乾隆下旨攻剿。

是年七月,1.5 万名清军兵分三路向瞻对 发起进攻。南路由夔州协副将马良柱率领,由 理塘往攻 ;北路由松潘镇总兵宋宗璋率领,由 甘孜往攻 ;中路由建昌镇总兵袁士弼率领,由 沙普隆进攻,形成围剿之势。大军压境之下, 瞻对首领恳请不战而降,“庆复不许”。班滚乞降未成,据天险拼命抵抗。十月,庆复亲临督 战。中路克底米,占其大道要口。南路攻打班 滚官寨。十一月,北路清兵攻克阿色,占领寺 得山梁之碉堡。乾隆十一年(1746)正月,班 滚又遣其母“赴宫乞降”,西藏达赖喇嘛亦出 面代其求情,请求朝廷宽宏,均被乾隆“不准 所请”,严词拒绝。由于瞻对崇山峻岭,易守 难攻,加之气候严寒,战争进展并不顺利。三 月,清廷增加兵丁至 2 万余人,拨兵饷银百万 两,持续进剿。四月,清军追击到丫鲁,对班 滚驻地泥日寨形成困围之势。班滚及其异母弟 俄木丁知寡不敌众,命暗中转移,自焚泥日官 寨,潜于密林。庆复却向乾隆奏报:“劈开挖孔, 施放地雷,烧大战碉四座,碉楼四十余座。班 滚猝不及逃,以致围困烧毙。”

历时近两年的清廷第二次大规模征剿瞻对 之战,先后共调兵 2.4 ;糜饷近百万,转运各属仓谷 7 万石,雅州府、炉城等处储谷几乎用尽。只招降招抚了一批土司头目,效用 3 年, 方准承袭。精明的乾隆皇帝,对庆复“班滚烧毙” 的奏报并未深信,他批道:“看此奏,瞻对一事, 业已成功矣。虽未拿获班滚明正典刑、若果系 烧毙,亦与正法无异。但据烧死情形,尚有可 疑之处。班滚系众前头目,危急之际,未必即 坐以待毙。其潜逃藏匿,自必有之争。即是烧 毙,想其情形,亦必与众人不同,断无俱成灰 烬,不可辨只之理。”

乾隆十二年(1747)九月,新任川陕总督 张广泗向朝廷呈交了班滚未被烧死的奏报。这 时川内农民起义正在激战之中,乾隆十分恼怒, 立即下令逮捕了庆复,以“纵失渠魁”之罪令 其自尽。并先后将四川提督李质粹、总兵朱宗 璋等领兵大员“明正典刑”。又命川陕总督张 广泗在平定金川的同时,回师重剿瞻对。乾 隆十四年(1749),班滚亦无意继续抗拒朝廷, 托泰宁寺堪布达尔罕向清廷表示“乞俞输诚”, 乾隆无奈,只好“着从宽免其罪”,第二次征 瞻之战告结。

(三)第三次用兵瞻对,又以常明冒功告 捷而结束

嘉庆十九年(1814),中瞻对土司洛布七 力与霍尔章谷土司挟兵争疆,误将外委邓启龙 击伤。朱倭、麻书、孔萨、白利等土司本就怀 恨瞻对土司纷争不已,侵扰近邻,便趁机呈请 清廷剿捕洛布七力。

嘉庆二十年(1815)四月,川督常明奉旨 征剿瞻对,派总兵罗声皋率汉、土官兵近万人 围剿洛布七力。六月,清兵大军压境。洛布七 力为避其锋,兵退河西,同河西头人巴耳甲吉 率兵潜伏于深谷林间,与清兵多方周旋,扰而 不战。清军耗饷甚巨,转运军粮亦艰,攻获却 是空寨。常明担心费时无功,另派多隆武率总 兵曹兴邦、罗思举分兵两路,一路由理塘进发, 一路由察木多山深处进发。半月后,方战据多 杂多山梁。

洛布七力利用熟悉地形和群众基础,拖得 清军疲惫不堪,却又无可奈何。常明见此,深 感很难擒获洛布七力,便以“焚毙贼酋”谎告 捷而收兵,并将肇事土司领地分奖给出力有功 之人。声称 :“已将洛布七力及其亲族全部围 困在却玉寨,多隆武与各镇将等计议,仍须亟 用火攻,遂于各营中挑派奋勇官兵,身穿棉衣, 各执铁锄等物,齐赴寨脚,并力攻掘,至 14 日, 将四处寨脚挖穿,填塞火药,并抛射火弹、火 箭,敌寨四庄立即火发,该酋洛布七力及其妻 洛布卓玛、其子温布阿更并大头人巴耳甲结、 杜金拼郎吉、他桑下加他、阿亚七果六各,小 头人阿惹拉、阿角他、耳纳那思、加乌尔他等 11 名同时焚毙……共毙贼番二百余人。”

清廷第三次用兵瞻对以常明冒功告捷而收 兵。4 年后,洛布七力“并未烧死”的奏报被 查实,常明掩实谎报的把戏被揭穿。

(四)第四次用兵瞻对,招安工布朗结

道光二十八年(1848)秋,瞻对头人工布 朗结(因为只有一只眼可视,人称“布鲁曼”,藏语意为“独眼龙”)率 200 余名持土枪、长矛、 刀剑的藏民先后打败了大盖、日巴、沙堆、甲 孜、日弄、洛古、通宵、博孜、雄龙西等地的 土司头人,控制了瞻对全境。

随后,又先发制人,率部向周边的白利、 孔萨、麻书、朱倭、德格等土司侵犯,声称要“杀 尽土司”。道光二十九年(1849)二月二十一日, 川督琦善亲率松藩、懋功、建昌等地屯兵及明 正土司等 15 路地方武装 6000 余人前往镇压。 工布朗结采用避实就虚,以守为攻战术,把清 军拖得精疲力竭、处处被动挨打,四月,重兵 历尽艰辛尚未进入瞻对。琦善为争取主动,改 攻占为“招安”,在赏赐工布朗结六品长官司 的条件下,于闰四月二十日撤兵离瞻。清廷对 瞻对的第四次用兵又一次无果而终。

(五)川藏会剿工布朗结,瞻对变“飞地”

工布朗结获授清廷官衔后,仍继续对抗朝 廷,极力扩充自己的地盘。八月,工布朗结的 队伍发展到 2000 余人。道光三十年(1850), 工布朗结攻占甘 孜、章谷等 地。咸丰三年 1853),工布朗结占攻德格。咸丰五年(1855), 工布朗结攻打理塘,遇天花受挫。咸丰六年(1856),工布朗结二次攻打理塘获胜,即进兵 巴塘受挫。咸丰七年(1857),工布朗结攻打 明正土司获胜。同治元年(1862),工布朗结 控制了川藏茶道。同治二年(1863),工布朗 结攻占乍丫、察木多一带。此时,其势力东起 打箭炉,西至察木多,南至理塘,北到青海玉 树、果洛等 25 族地区,横亘万余里,威震康藏,号称瞻对八万,成为 19 世纪中叶川康地区的 一大地方势力。

是年三月,清廷下旨川藏会剿瞻对。这是 清廷第五次出兵瞻对。令川督骆秉章调集打箭 炉、理塘、巴塘文武各官,作为先遣部队星夜 前往,督明正土司及大、小金川等处官兵,从 东南两路围剿 ;令驻藏大臣满庆调集各路士兵 防剿瞻对西北两面。西藏地方政府由三品噶布伦彭错泽旺多吉征调贡觉、察雅、芒康、桑 昂曲宗等地士兵 10300 名前往会剿。同治三年(1864),清政府所调各军,将工布朗结围困在 了瞻对境内。

同治四年(1865)驻藏帮办大臣景纹又在 察木多派遣随行粮务田秀粟由北路攻其两翼, 察木多粮务童沛霖由南路督兵攻后,饬道员史 致康和噶布伦督率川藏部队发起总攻。川省委 派的道员史致康督兵至打箭炉迁延不进。七月, 西藏噶布伦督率番兵,包围了工布朗结驻地波 日寨,致使其至弹尽粮绝,举火自焚。至此, 历时 17 年的工布朗结起事以失败告终。在川 藏会剿过程中由于川军出力不够,藏兵先捷, 攻克瞻对,据有其地。借耗费兵饷三十万,索 偿如数,始允交回土地。当时川中蓝逆等匪, 势正猖獗,帑项亦极支绌,史致康遂请以其地 赏归西藏,川督臣骆秉璋据禀奏请。

朝廷因念藏番有破贼之功,且其时视川藏 原属一体,于是,同治四年(1865)十二月, 清廷下旨将瞻对赏给十二世达赖喇嘛,由西藏 派堪布、代本管理。从此,瞻对正式成为西藏 地方政府在川省境内的一块“飞地”。

(六)第六次用兵瞻对,镇压起义群众

瞻对属藏后,藏官的暴政苛虐引起人民强 烈不满。光绪十五年(1889),中瞻对爆发了 以铁匠桑朗雍珠领导的“逐藏官”家奴大起义。 上、中、下三瞻起义勇士奋出攻打西藏派驻瞻 对各个官寨的官兵。藏官青绕策批及其下属分 别陷于人民群众的包围之中,惊慌失措,狼狈 万分。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在官寨内向义军勇 士乞降,离开瞻对。

光绪十六年(1890 年)正月,川督刘秉 章派试用通判王延龄、后补知县张华、巴塘都 司李登山密率兵勇进剿瞻对起义群众。这是 清廷第六次用兵瞻对。二月,清兵包围起义军 驻地,在突围中桑朗雍珠率众拼死相抗,英勇 绝伦,不幸被叛徒阿噶冷枪射中壮烈牺牲。起义失败。瞻对仍赏西藏管理。八月,清廷发给 杀害起义军首领的阿噶“六品军功牌”。不久, 阿噶被桑朗雍珠之子所扎刺杀身亡。同年,川 督鹿传霖奏请“逐去藏官,收回瞻对”未准。

(七)藏官越界滋事引发内战,清廷下旨 征讨

驻瞻藏官依靠噶厦势 力,“恃其地险人 多,往往侵扰附近土司,越界滋事,连年侵占 明正土地,寻衅构兵。”在瞻对藏官的威胁下, 周边的巴塘、理塘及霍尔、瓦述等十余土司, “皆以川省威令不行,相率依附瞻对。”光绪 二十二年(1896)五月,驻瞻对藏官仔仲则忠 扎巴趁章谷、朱倭土司翁婿争袭之际,率兵越 界章谷土司地,挟朱倭土司附瞻对,川督鹿传 霖令提督周万顺前往瞻对征讨。七月,川军自 打箭炉出发,遂攻克朱倭土司官寨。八月,攻 入中瞻对,藏兵出寨乞降,缴呈大炮 5 尊,并释放其扣押的明正、革什咱、德格、霍尔 4 家土司的人质 76 人。九月,川军克定全瞻。这 是清廷第七次用兵瞻对。战争胜利后,川督鹿 传霖又一次奏请朝廷收回瞻对未准。

四、清末收回瞻对过程

(一)鹿传霖收瞻对

自同治四年(1865)瞻对赏藏后,藏官因 30 万两赔银而对瞻民暴政苛虐。光绪十五 年(1889),不堪其苦的瞻对人民为反抗压迫 而戕杀藏官。光绪十六年(1890 年),川督鹿 传霖派兵剿抚,意图将其地改土归流。并向朝 廷上奏 :“自番官管理以来虐政横征,瞻民不 堪荼毒,数年必一内讧……及驻藏大臣奏参革 换,而该番官意敢顽抗不尊,其恃藐法,已可 见。”他认为藏管瞻对,事关藩篱,极力主张 收瞻对。当时,因驻藏大臣文海与川将军恭寿 受贿偏袒藏方,参劾鹿传霖轻启边畔。清廷故 此未批准鹿传霖“逐去藏官,收回瞻对”的奏折。

光绪二十二年(1896)九月,鹿传霖又一次平息了一场因藏官滋事而引发的内战后,再 一次奏请朝廷收回瞻对。他在《密陈瞻对亟应 收回改设流官疏》中称 :“此次大兵所至,瞻 民纷纷效顺,大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气象。即 各土司亦均震慑军威,各率士兵应调前来助 剿。及此天时民心交顺之会,改设汉官,妥为 抚绥,内可以安各土司向他之心,外可以夺藏 番藐抗之气……不夺瞻对,彼并不知恩 ;即夺 瞻对,彼亦不能抗。且瞻对本系内属,藏番前 有功则赏之,今有罪则夺之,益足昭朝廷赏罚 之大公。收回瞻对,改设流官,以顺民心,安 土司而固边圉,川省幸甚!大局幸甚。”十月, 鹿传霖又在《密陈瞻对收服及英俄窥藏情形疏》 中,更进一步表明了收回瞻对的必要性、迫切 性和可能性。他认为:“瞻对藏官既敢抗旨于前, 复敢肆扰于后,藐玩梗顽,形同叛逆,若再不 示以兵威,绪加惩创,致使番官无所畏惧,难 以慑服 ;且恐川属土司畏其强横,以汉官不能 保护,势将纷纷依附该番,边事将不可收拾。”

同时,鹿传霖还认为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欲假手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以瞻对为跳板向川内 地渗透和扩张,此为瞻对问题更为严重的深层 次原因。他在奏折中提到“藏侵瞻地,川不能 救,英兵入藏,川不问战,藏危边乱,牵制全 局。”另外,鹿传霖认为瞻对问题之所以棘手 的背后原因还在于“达赖之顽抗,惟其有藐视 汉官违背朝廷之心,故敢为此。”十二月,达 赖喇嘛派人进京陈情拒还瞻对。清廷担心达赖 “外向”,认为:“保川固要,保藏尤要。筹善后, 设流官,此保川之计、非保藏之计也。叛则诛 之,服则抚之,已给之地不索还,已授之官不 更易,隐示达赖于兵威,而不使借口生衅,此 保藏而并保川之计也。”因而没有允准鹿传霖 的改流奏请。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月,清 廷下旨,瞻对不必改土归流。十二月钦旨 :将 上、中、下三瞻仍赏还达赖喇嘛。清廷的错误 决策,助长了西藏地方分裂主义势力的进一步 扩张 :攻巴、理二塘,侵道坞、革什咱,骚德 格土司,扰明正土司。强迫各土司缴纳守碉银 两,支应无偿乌拉,使藏官声势全康,凡沿边土司无不仰其鼻息,“弱者慑其威而甘于输纳, 强者怙其势而姿为奸横”,造成“川边各土司 喇嘛只知有西藏,不知有朝廷”的严重态势。

(二)凤全收瞻对

光绪三十年(1904)五月,驻藏帮办大臣 凤全为“及时将瞻对收回内属”,“远驻察台恐 难兼顾”,便留驻巴塘,因“锐意兴复”而遇害。

(三)赵尔丰收瞻对

光绪三十一年(1905),赵尔丰抵达川边, 沿途控告瞻对藏官者纷纷不已。他在《致川督 可否会奏收回瞻对电》和《致军机处请收瞻对 电》中,都一一呈述瞻对藏官侵地、讹索,处 断土司词讼等种种劣迹,严正指出 :“如是土 司亦渐失管理之权,而藏人得遂其侵吞之志 矣。”光绪三十四年,赵尔丰在《致川督即驱 逐瞻番回藏电》中称 :“藏中大局既定,拟即 实行驱逐瞻番回藏,如何?”同时《致军机处 请饬达赖退瞻电》中称 :“瞻对近在肘腋,归 藏究属不宜,其屡干预我各属地之事,皆由距 各蛮部相近之故,而番官虐待瞻民,尤为贪残, 似应拯出水火。朝廷不欲用兵,趁达赖在京, 可否请饬令退还瞻对,或准尔丰相机进取?”

清廷未置可否后,赵尔丰于是年十一月初 三日发出《晓谕各土司不准支应瞻对番官乌拉 札》中称 :“大皇上特派本大臣办理边务,正 为关外事体揉乱,强者横行,弱者受欺,必须 特为整顿,使蛮民同为朝廷赤子,即同受朝廷 覆庇。为此先行晓谕尔各土司百姓人等知悉 嗣后无论瞻对番官头人等,所到之处,不准作 为差使支应。如雇用尔等乌拉,皆须照付脚价; 如食用尔等粮草,皆照时价给钱。倘有勒逼情 事,准其尔等扭送来辕,本大臣定于严惩。自 示之后,尔等若遇瞻番仍旧支差,并将尔等严 办不怠。切切此谕。”同时,发出《札谕孔撒 麻书朱倭不得支应藏番乌拉》《晓谕瞻对藏官 不得干涉各土司事》。

 是年十二月九日,赵尔丰《札瞻对代藏官 勿效前官妄为并谕已奉命为川滇边务大臣兼驻 藏大臣》中称:“今大皇上深知,关外积弊甚多, 百姓困苦,特旨增设边务大臣,整饬各土司一 切事宜。有利当兴,有弊当革,本大臣皆应主持, 不能仍如从前之漫无法纪也。”是月二十九日,《札谕瞻对番官退还各土司各村》。宣统元年(1909)正月,赵尔丰闻瞻对藏官调兵欲犯德 格,即发出《谕藏官不得调兵更不准出瞻境札》。 闰二月初八日,赵尔丰对《瞻对藏官仍请退地 免差禀》发出《札复瞻对藏官所请改退地免差 概不允准》中称 :“各土司皆大皇上属土,藏 中何能收其差徭?今理塘、章谷、革什咱等地 皆将改治设官,岂能仍听尔瞻官久据,断无是 理。”三月初三日,赵再次“札瞻对藏官速将 迭次札谕送藏并应悉遵法律”。五月二十九日,《札瞻对藏官饬三村补交上年差粮以后按年上 纳》。六月,赵尔丰对麻书汛封国恩违令为瞻 对藏官支应乌拉,着记大过两次,以示薄惩。 赵尔丰的强硬行政,遭到西藏三大寺及僧 俗官员和驻藏大臣联豫的一致反对,诬告赵尔 丰的书札雪片而至,赵以“尺寸之土,皆立经 誓”之志,力排众议,于七月二十七日,对瞻 对头人彭错泽汪竟敢带马队来章谷,欲假道至 罗科滋事发出《札杨宗汉饬瞻对头人将马队撤 回》,“倘该彭错泽汪胆敢不遵,即予定行驱逐出境,或拿解来辕,听候本大臣讯办。” 八月初九日,赵尔丰致电军机处 :“瞻对调兵阻拦川军应否驱剿请旨遵行。”初十日,《赵 尔丰电复赵尔巽德格平定收瞻正在其时请会衔 代奏》,电文中称 :“现在德格全境靖静无事, 趁此收服甘孜、瞻对,以免后患。瞻对不收, 诸多不便,且妨碍全边,弟审之熟矣。今达赖 回藏,竟敢出兵抗拒,显然叛逆,收瞻何患无 词,况正在其时不可失,亦其势也。弟已令番 官自退回藏,百姓闻之无不欢腾,暗中来投者 数百家,足见藏官素日苛虐百姓之苦。”

九月初九日,赵尔丰发出《札瞻对藏官阿色科毋庸支差并不准妄出》中称 :“本大臣以 诚心相待,屡饬尔番官安分自守,自可平安无 事,若必欲妄出,是将自召祸殃。”九月初十日, 发出《札西藏代理达赖喇嘛等不准瞻官干预各 土司事务》。十月十八日,发出“示谕德格等 处百姓瞻官价雇乌拉与汉官百姓价雇瞻对乌拉 彼此均应应雇。”

宣统二年(1910)二月,川督赵尔巽《函 复军机处现藏事略定请旨饬赵尔丰收瞻》,函 :“惟瞻对一地仍归藏属,窟处川边中心, 于统治诸多窒碍,时生龃龉,边、藏用以不 安……可否就代密陈,请旨饬赵尔丰不限时期, 便宜办理,必有无碍大局之策……若仍置而不 办,将来藏中控制,一有失宜,川边必因而不 靖,川藏中梗,鞭长莫及,则愚虑所不能不倦 倦早计者也。”三月初十日,赵尔丰发出《边、 藏情形时殊势异亟宜将紧要地方收回折》中称: “窃维安边之策,不外怀柔,而驭夷之方,必 先威服。政治无积久而不变,时机贵因地而制 宜……惟是藏人窃我属地,又复不能自有,若 为他人占去一分,我不惟失一分权利,且将受 一分侵害……臣以老病之身,力疾从事。为大 局计,既确有所见闻,不能不详陈于圣主之前。”

 三月十二日,赵尔丰电复赵尔巽 :“收瞻一事, 弟恐蹈滋老覆辙。故拟不动声色,以计取之。 火候已到八分,再看如何。”三月二十三日, 军机处、外务部函复赵尔巽 :“惟自藏中多故 以来,一有举动,群相瞻嘱。自不如示以镇 静,且俟藏局大定,再行酌办。”四月十九日, 赵尔丰电复赵尔巽 :“不收瞻则须另行布置。” 九月三日,赵尔丰电复赵尔巽 :“拟令张继良 军渐入瞻界,迫瞻官自去。”宣统三年(1911 三月,赵尔丰调署四川总督。是月二十九日电 复赵尔巽 :“暂以王人文护理川督,傅嵩炑代 理边务大臣。弟本应即时回川,恐后任收服各 部不易,理边即固川。”同时,致驻藏大臣联 豫《请晓谕藏官遵旨退还瞻对电》。并根据民 政部“拟将四川关外之瞻对、察木多等处,改 流设官,以资治理”一摺,于四月初九日,果 敢地《札谕瞻对藏官将瞻对退出回藏》,札文 :“现已奉旨将瞻对收回,除将原文咨行驻 藏大臣转饬商上遵照办理外,合即札饬该番官 遵照,限文到五日,将瞻对户口粮册交与专差 携回。该番官即将所有番兵带领回藏,其沿途 需用乌拉、已经本大臣札饬各处地方头人应雇, 由该番官照章给予脚价通行无阻。倘该番官吱唔抗拒,即派兵前往收取,恐届时追悔无及矣。 凛之慎之。切切此谕。”瞻对藏官惧其威,同 意限期离瞻回藏。赵札委米宗湘接收瞻对,改 流设治,定名怀柔县。五月十二日,赵尔丰电 复赵尔巽《顺道收瞻即复川任》,电文中称:“收 瞻系顺道办理,且不费一兵,不费时日,以一 纸札文得之。盖自三十一年起,暗中极意经营, 数年来未尝稍懈。不惟瞻民归心,即番官亦极 悦服,火候已到十分,弃之可惜。后来者未必 肯取,取亦不能如是之易……经取瞻对者,借 民政部之奏;取之不以兵者,为后来转圜易也。”

五、建县

清同治四年(1865)赏给十二世达赖管理 瞻对 46 年间,根据藏文史料记载有“瞻对日 龙宗”或“江堆主母宗”(藏语称县为宗)之 称谓。

 怀柔县 :清宣统三年(1911)五月,赵尔 丰改土归流设怀柔县,有“柔远人则四方归之, 怀诸侯则天下畏之”之意。

瞻化县 :民国元年(1912)八月,怀柔县 名因与京郊怀柔县同名故更名为瞻化县。瞻化 即对瞻对有教化所及。民国二十年(1931)瞻 化又被藏军占据,民国二十一年(1932),刘 文辉收回瞻化。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军和红六军团进 驻瞻化,建立瞻化县波巴政府。

新龙县 1950 7 20 日,中国人民解 放军和平解放瞻化县。1951 5 月成立瞻化 县人民政府。1951 5 月,遵照中央政务院 关于处理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 地名等的指示规定,经瞻化县各族各界代表商 定,废除瞻化县,定名新龙县,寓意“龙获新生”, 1951 11 16 日经西康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