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孜州地情网,现在是:
   
周奕廷
来源: | 作者:gzzdzb | 发布时间: 2017-07-25 | 5829 次浏览 | 分享到:

周奕廷

周奕廷(1896 1932),字献之,四川省 泸定县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跟随 刘伯承在四川从事革命斗争,参加了 1926 12 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刘伯承亲自组 织领导的四川泸 ( ) ( ) 起义,任泸州起 义军团长。起义失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与国民党右派进行顽强的斗争,为建立没有剥 削和压迫的社会,尽心竭力,1932 年在成都 遇害,时年 36 岁。

1936 6 月,遵义会议以后,红军总参 谋长刘伯承率领队伍长征,斩关夺隘,强渡大 渡河,飞夺泸定桥来到化林坪,竟不顾征途劳 累,军机繁忙,亲自到周奕廷家中看望、抚慰, 并亲自给二师政治部写信,告诉他们周奕廷为 革命烈士 ;又以红军总政治部布告,对周奕廷 的兄弟周群臣和周守臣全家进行保护。除留给 大批白银等物品作为对周奕廷的两个孩子的抚恤费用外,又十分关怀地告诉周奕廷的兄弟周 群臣,要他尽心竭力地将周奕廷后代培养成人, 将来长大后一定去找他。泸定解放后,周奕廷 的孩子去重庆看望刘伯承,泸定县第一任县长 王泽民派军车将其送至西康省会雅安。省委书 记廖志高亲自接见,并按国家优待革命烈士子 弟的规定,将其送入雅安中学念书,培养入团、 入党,直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三中全会后, 国家更加重视对革命烈士的褒奖工作,民政部 给周奕廷颁发了新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中央“刘 伯承回忆录”编写组派人到周奕廷后代处采访、 组稿,把刘伯承长征路过化林坪时,对革命烈 士后代非常关怀、怜念的情景写成文章,收入 回忆录中。

周奕廷于 1896 10 14 日出生泸定县, 其父亲周中权在前清是一名秀才,因应试不第 而在家务农。周奕廷自幼聪慧勤劳,勤奋好学,边读私塾边帮助家里从事劳动,很得父亲喜爱。 他在从事革命工作中,化名为铁成。

周奕廷幼承家教,对古文造诣较深。他在 上小学期间,正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曲进,满清 帝制将倒的动乱年代。清廷腐朽专横和孙中山 先生救国维艰的现实,深深激发了他奋发好学, 立志图强的思想。辛亥革命不久,1912 年秋, 他背上干粮,步行数百里,从泸定奔赴雅安应 考中学,以优异成绩考入雅安中学就读。他一 方面刻苦攻读,勤奋自勉 ;一方面关心形势, 眼界开阔,接受革命思想较快。当他目睹窃国 大盗袁世凯倒行逆施,背叛孙中山先生革命宗 旨而复辟帝制,以及北洋军阀段祺瑞祸国殃民 的种种罪行后,义愤填膺,壮怀激烈,决心投 笔从戎,扶正讨恶。

1918 年春,熊克武就任四川督军,呈请 孙中山先生批准,创办了正规军官学校“四川 讲武堂”,全川有一万多名爱国学生报名应考, 因限于名额只收六百人。周奕廷以优异成绩被 录取到该校骑兵科就读。他正式入学习武后, 写信给父亲详细陈述了他目击现实,忧国忧民, 决心从戎习武,投身革命的经过和决心。其 中有两句铭志诗句 :“生逢乱世当铭志,许身 献之赴国难。”说明他入学后取字号为“献之” 的原意,他在习武报国的思想指导下,学习刻 苦,不仅军事科目成绩卓著,而且体育锻炼突 出,杠架成绩特别好,为全校师生所注目。也 为后来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练好了体质。

1919 年,川、滇、黔战争即将爆发,为 适应形势的需要,“四川讲武堂”学员提前毕业, 周奕廷被分配到熊克武部川军第一军第二混成 旅第一团任排长。该团团长为刘伯承。自此, 周奕廷在刘伯承的直接指挥下,平时受其训练, 战时听其指挥,在四川先后参加了 1920 年的 “川、滇、黔”之战;“1922 年的一、二两军之战” 1923 年的“讨贼之役”等大小战斗数十次。 他在战斗的岁月中,对刘伯承的军事才华,指 挥艺术和思想情操感染极深,对之十分敬重。受刘伯承的熏陶,执行命令坚决,作战机智勇 敢,完成任务出色,先后四次受伤,屡立战功, 由排长升任为营长,成为刘伯承的亲密战友和 作战中的左膀右臂。在驰骋疆场的戎马生涯中, 他俩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23 年,刘伯 承在大足战斗中,不幸腿部负伤,周奕廷奋勇 抢救,悉心照料,亲自护理,直至刘伯承伤愈 后离开熊克武部为止。

1926 年夏,为适应北伐战争形势,推动 四川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支在共产党领导下 的革命武装,中共中央特派刘伯承以特派员身 份回到四川搞军运工作,发动川军起义,响应 北伐,会师武汉。并决定由杨暗公、朱德和刘 伯承三人组成四川军委,由杨暗公任书记。当 时周奕廷所在川军部队为四川边防军总司令赖 心辉部 ( 二十二军 ),驻防泸州。周奕廷为团长, 袁品文(泸定人)为该部旅长。军委和刘伯承 考虑到川军中袁品文部主要旅团干部,都曾是 他在熊克武部时所带领的部属,在政治上受其 教育影响较深,思想倾向革命,态度比较激进。 于是特委派共产党员邓作楷为该部顾问,负责 抓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派董庸生持其亲笔 信,动员袁品文及其团长皮光泽和周奕廷等参 加革命,进行起义。周奕廷亲展刘伯承的手书, 回顾七、八年来,为了救国救民,不惜赴汤蹈 火,出生入死,但黑暗的旧中国并未出现光明, 受苦的劳动人民仍然在水深火热之中,原因就 在于没有找到明确的革命目标,而是在为军阀 割据而斗争。当他受到共产党和刘伯承的启发、 指导之后,认识到了只有唤起民众,铲除军阀, 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建立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 才能救中国,于是当机立断,毅然表示响应号 召参加革命,服从领导,进行起义。并在该部 积极展开了起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当时泸州防区系赖心辉部的李章甫、袁品 文、陈兰亭三个混成旅合驻。李章甫是赖心辉 的亲信,一切税收均由其一人把持,深为陈兰 亭、袁品文两部不满。遵照军委和刘伯承指示:袁品文、陈兰亭、皮光泽和周奕廷等经过秘密 协商准备,于 1926 12 1 日毅然举行了在 共产党领导下的四川第一次武装起义——泸州 起义。起义中,他们分头将赖心辉驻龙头关的 直属炮兵营和李章甫的三个团一举全部解决。 战斗中,周奕廷奉命主攻龙头关军事要塞。他 首先率部斩关夺隘,勇往直前,以迅雷不及掩 耳之势,一举拿下关隘,虽腿部受伤仍不下火 线,终于赢得了首功,受到指挥部的表扬。

继泸州起义后,12 3 日又爆发了顺庆 起义,军委决定派刘伯承去泸州。刘伯承于 1927 年元月到达泸州后,立即设立总指挥部, 在抓政权建设的同时,加紧对部队进行整编, 周奕廷调任皮光泽部第一团团长,又在各部队 设立了政治部,还创办了泸纳军政学校,刘伯 承亲任校长。经过紧张而有成效的工作,士气 振奋,民心安定。不久四川军阀刘湘、王陵基 在重庆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 三一”惨案, 拉开了国民党右派反共的黑幕。当蒋介石“四 一二”大屠杀时,刘湘即于当天发出护蒋讨伐 泸顺起义军的通电,并拼凑了二十四军刘文辉 部、二十二军赖心辉部和川南团阀肖镇南团队 以及贵州军阀周希成驻赤水的毛光翔师等川黔 反革命联军近十万人,分路向泸州包围进攻。 面对数倍于我的敌军,刘伯承作了紧急应变安 :他命第四路军陈兰亭部防御南岸敌人赖心辉部 ;五路军袁品文部防御沱江北岸之敌刘湘 ;第六路军皮光泽部镇守龙头关、忠山一带 制高点,防御刘文辉部。他深知周奕廷能攻善 守。英勇果敢,遂委以重任,将龙头关军事要 塞交由其团防守。

泸州东、南、北三面环水,进攻不易,只 有龙头关一线无何屏障,成为敌人集中攻击之 要冲。双方交火后,敌人就集中优势兵力向龙 头关一线猛攻,并组织了二千多人的“敢死队” 轮番突击,妄图从此打开缺口。周奕廷接受任 务后,不辜负刘伯承的期望,团结全体镇守官 兵,在全城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奋勇反击敌人。 他日夜巡查督战,哪里战斗紧急,就奔向哪里, 和镇守军民并肩战斗,直至将敌人歼灭或击溃。 大大激励了士气,使义军军威大振。敌人累次 猛攻,终不能越雷池一步,固守了城防,出色完成了刘伯承交给的镇守任务。后来敌人见强 攻不下,便改施潜入诱降,秘密拉拢陈兰亭、 皮光泽二人的办法。他俩开始有所动摇,曾想 出卖刘伯承而倒戈,但遭到袁品文和周奕廷等 人的坚决反对而未能得逞。刘伯承分析了当时 的险恶形势后,决定于 5 16 日先行撤离泸州。 行前他对袁品文和周奕廷交待任务,要他们尽 力说服陈兰亭走革命道路。并命令部队从泸州 撤出,沿川黔边境经鄂西到武汉集结。

刘伯承撤离泸州后,部队鉴于外无援兵而 内部粮草将尽,决定按刘伯承指示,乘船突围, 撤出泸州到武汉去。为了保障撤离安全,周奕 廷负责断后,他根据地形,作了周密安排,增 拨给其团付巫朝汉两个排,连同政治校学员数 百人,坚持扼守龙头关阵地,掩护撤退,使部 队得以安全转移。但部队按计划辗转到达遵义 后不幸被贵州军阀周希成包围,强行收编。不 久“八一”南昌起义爆发,对他们鼓舞很大。 周奕廷利用时机,继续活动旧部,待机再度起 义,不料被敌人察觉。周希成遂以周奕廷“图 谋不轨”“共产党嫌疑分子”之罪名,撤去其 团长之职,并扣押审查。这时幸亏周奕朝 ( 奕廷大哥,部队的军需官 ) 星夜逃回四川泸定, 以周奕廷父亲病危为由,电告周希成火速遣反周奕廷回家料理后事,才使周奕廷逃出虎口。 周奕廷因受刘伯承伯承革命思想的熏陶较深,泸州起义前后,又受共产党的教育,因而, 坚定地站在共产党一边,积极向往进步,革命 目标明确,故虽遭受失败,而其革命志向,并 未改变。他在家短留一段时间后,即迅速外出, 与重庆莲花池左派省党部取得联系,接受共产 党领导,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这时刘文辉发现 周奕廷意向,待他到达雅安后,便出面阻挡, 先是收买拉拢,委任为该部屯垦司令部少校参 谋,后又派去成都特别班学习。周奕廷对其委 派貌合神离,到达成都后,按计划与莲花池总 党部 ( 负责人吴玉章 ) 取得联系,并毅然离开 刘部,接受总党部委派为汉源县党务指导委员 会主任委员,受组织指示,与国民党右派展开 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莲花池总党部遭到破坏后,周奕廷为了工 作安全遂化名为周铁城,转入地下,继续坚持 斗争。他在写给家里的信中说 :“铁城者,铁 心干革命,众志可成城也。”刘文辉发现周奕 廷继续坚持泸顺起义立场,不愿为其效劳,而 与共产党关系密切,惧怕泸州、蓬溪武装起义 的重演,终于 1932 4 12 日,派人将周奕廷秘密杀害于成都,时年仅 36 岁。

 

 

根据《甘孜州文史资料选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