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孜州地情网,现在是:
   
浅谈新方志反映地域特色文化的主要形式——以四川第二轮修志为例
来源: | 作者:gzzdzb | 发布时间: 2017-06-13 | 4738 次浏览 | 分享到:

1986-2000)》附录分“珙县僰人悬棺之谜”(僰人悬棺、消亡的僰人、千古之谜、生产生活、奇异的风俗)、“珙县苗族风情”(珙县苗族、跳花山、服饰、待客饮食、婚俗、节庆、语言文字)、“僰乡风味”(络春猪儿粑、粑果子等)、“民间传说”等方面反映珙县地域特色文化。此外,再如《邛崃市志(1986-2005)》附录分“考证”“杂记”“诗词”“楹联”“碑记”“歌谣”,《蒲江县志(1986-2005)》附录分“诗文”、“历史考证”、“民间轶事”、“传统生活”、“生产用具照片”等方面反映当地的地域特色文化。《泸州市志(1991-2005)》充分利用附录这一体裁,分“考辨”“艺文”(诗词赋、散文、小说)、“著书”(列表反映)三种形式突出反映了泸州地域文化特色。《南充市志(1707-2003)》附录分“文选”“考辨”“杂记”“府(州)志序选录”、“古代诗词选”、“南充民间传说”等反映南充地域特色文化。总之,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亦足见四川第二轮修志对附录这一体裁反映地域特色文化的充分运用。 

此外,志书中的前置图片亦是反映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前置图片在四川两轮志书中都有较多运用,相比首轮而言,第二轮修志对前置图片的运用更加充分。在此仅以《阿坝州志(1991-2005)》为例。《阿坝州志(1991-2005)》的前置图片将阿坝州藏族服饰、藏族民居、风景名胜(诺日朗瀑布、长海、芦苇海旁的色嫫头像、扎嘎瀑布、争艳池、五彩池、海子沟、跑马坪远眺四姑娘山、1号冰川、达古湖、仙女湖、米亚罗之秋)、红色记忆(中共中央政治局巴西会议遗址、沙窝会议遗址、红军长征纪念碑蓓园、达古山)、文物古迹(古遗址、一级文物、古建筑)等耀然纸上,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展现了阿坝州地域文化特色,深刻体现了阿坝州藏族文化深刻的历史内涵和阿坝州独特的景观人文特色以及浓厚的长征红色文化。 

三、志书在篇目设置上突出反映地域特色文化 

志书的篇目是志书的骨架,是整部志书的窗口,续志在首轮志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篇目设置上突出地域文化特点、写出个性。如《四川省志(1986-2005)》新增设专志《四川省志·市州概况》,篇目第一层次按市(州)进行横分,共设21篇。每篇专设“特色文化”、“地方名人”等章节记述各市(州)地方特色文化。再如新修《南充市志(1707-2003)》为条目体志书,为彰显南充特色地域文化,升格设“桑蚕丝绸”、“阆中古城”、“朱德故里”三类。其中“蚕桑丝绸”从“蚕丝地名”“蚕丝习俗”“蚕丝文物”“蚕丝文献”“南充丝绸节”等方面重点反映了具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极具南充地方特色的丝绸文化。“朱德故里”则从“朱德生平与家世”“朱德故居纪念地”“关怀与纪念”“朱德故居纪念地保护与建设”“朱德故居纪念地管理”等方面反映了一代伟人朱德的故乡。阆中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南充市志》设“阆中古城”从“城池变迁与布局”“古街古院”“名胜古迹”“古城文化”“古城保护”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的建筑面貌。再如《广安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