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孜州地情网,现在是:
   
雅江的平西桥
来源: | 作者:gzzdzb | 发布时间: 2016-12-26 | 6680 次浏览 | 分享到:

雅江的平西桥

   冯有志

民国以前,由康定去西藏拉萨的大道,是在康南。就是从康定出发,取道雅江、理塘、巴塘等县西进。行至雅江,即为雅砻江所阻,无法绕越,必须横渡。最先的渡江工具,只有当地藏民缝制的牛皮船,船身甚小,只能乘坐四个人。如有多人过渡,就只有坐在河对岸等待。如有货物行李,就更需时间,过一次渡要花一两天的时间。不但费时误事,并且风疾浪陡,一只小牛皮船,颠簸其上非常危险,覆舟死人的事经常发生。驮运货物和供人骑乘的牛马,只能驱赶下河,强令泅渡,冲走淹毙更不能免。满清政府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特令当地汛官修造木船。船身长十余丈,可容百人左右。因藏人不会驾驶,特从雅安迁来水手二十家,月给粮饷专职开船。过渡情况稍有改善,但牛马则仍强令泅渡。

满清末叶赵尔丰经营康境,使用武力运兵运粮,船渡仍感不便,决计在河上架桥一座。但河面宽阔木桥架不过,如照泸定办法架设铁索桥,人虽能过,唯一的运输工具牛马又过不去。于是以规银八万两,向比利时商人,购买吊式钢桥一座;并以重金聘请比利时工程师二人负责施工,约定桥建成后,必须保证平稳,能通牛马。因当时货轮,只能到达汉口,约定比国在汉口交货,汉口到雅江由中国自运。

那时我国交通不便,运输非常困难。由汉口到重庆,虽有木船运载,但逆水行舟,全靠人力拉纤艰苦之状,现在只有电影中才能见到。

由重庆到雅江,更只有人力畜力。小件由骡马驮运或人力背运,还稍好一点。大件则需四人、六人、八人抬运,山路崎岖,抬工之艰苦可知。

洋工程师到达雅江后,一面凿山开石修砌码头,一面等候桥料运到开始架设。码头系用条石和水泥(当时老百姓称为洋石灰)砌成,高约十丈颇为坚固。为了人畜顺利到达桥头,在河东岸还开凿了一条长达百米的隧道。历时三年,老百姓历尽艰苦,总算把桥建成了。

在桥快要建成的时候,发生了辛亥革命,满清政府被民国推翻,赵尔丰和他的继任者傅嵩炑,都来不及剪彩开桥,便同满清一齐倒台。

直至民国 2 年(1913)尹昌衡率兵西征,途经雅江,当地官绅,才请尹为桥命名剪彩正式开桥。

尹昌衡因为他的任务是平定西陲巩固国防,所以就给桥命名为平西桥,并亲撰一联,叫随军参赞四川有名的书法家华阳颜楷书写,刊刻在河西面的石码头上,其联曰:

劈开两岸奇峰,凭他飞起;

锁定一江秋水,迓我归来。

尹昌衡还赋诗明志,将诗勒石桥头,至今尚在,其诗曰:

万里归云拥,轻骑出塞门,

天心骄将帅,人力定乾坤,

入穴虎可得,卧波龙欲奔,

临流据天堑,此去百蛮吞。

开桥后藏汉人民,运货牛马,通行其上,平稳如履平地,人人称便,皆大欢喜。桥的保险期是五十年。大家都认为五十年内,渡江已无问题。不料开桥刚两年,民国 3 年冬(1915)乡城驻军营长陈步三,借口旅长稽廉克扣军饷,将稽杀害,率叛兵乱军数百人进扑炉城。过雅江时,怕驻地理塘的团长陈遐龄率兵来追,将桥拆毁。数万人民的血汗,毁于一旦,实堪痛惜!

当时陈步三只砍断了几根吊桥的钢绳,拆掉一些螺丝钉,使桥身偏斜,不能过人。如及时将钢桥拆下,换上几根钢绳,添一些丝钉,即可将桥修复。可惜民国政府腐败无能,川边财政厅筹措拆桥经费,筹了半年还未筹足。夏季江水上涨将桥冲断,材料沉没河中。到秋季水消派人打捞,仅能捞起一半,无法再将桥修复。遂于河西面修建一座乱石为墙的小屋,将余料存放其中。

桥既冲毁,只有重造木船过渡。造船需要铁钉,就利用桥料打造。木船只能使用三年,就需要重造新船。国民党的雅江县政府,上自县长,下至员工,都利用打钉机会,大家打造刀剪,打铁手杖,暨一切铁的家俱。放在河西小屋中的桥料无人管理,常被偷窃。到了民国 18 年(1929)已寸铁无存,造船都要到荥经去购买铁钉。只留下两岸的坚石码头,供人凭吊!

1950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心人民生活,大力发展交通。修筑了公路,重建了此桥,较旧桥更加宽阔牢固。不但藏汉人民驮运牛马,能够通行无阻,并且还能通行汽车。睹今日之兴盛,念往昔之荒废,实令人感慨系之!最缺德事,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历来就有传说:“雅江的铁桥,陈步三只毁了一小部分,是被雅江的水手们彻底破坏了的。”乍听起来,觉得这种说法很合理。因为有了桥就不需要船,水手们都失了业,把桥毁了,又可恢复驾船的职业,按月领取粮饷。但是深入了解下,就会发现这种说法,与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因为水手毁桥,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雅江水手,是清王朝设置中渡汛修造了木船由雅安强行迁来的。当时只有二十家,年代一久,自身繁衍,当然已不止二十家了。但规定水手由长子继承,其余的人,都自谋生路,所以水手始终只有二十家。二十家中,每十家值班一个月,轮流交换。粮饷每个月只有杂粮二斗,共重六十市斤。藏洋二十元,折合大洋八元。但要值班的十家才有。就是各家都是间一个月,领一次粮饷。平均每家每月只有杂粮三十斤,大洋四元。数目微薄,需依靠过往客商,给一点酒钱(奖金)才能维持生活。并不是什么值得羡慕的职业。同时开船的工作,也相当危险,平时少数人过江,是用小牛皮船由值日水手撑渡,夏秋二季水大浪急,常有翻船的危险,这些水手都不会游泳,覆舟落水只有淹死,二十家水手几乎每家都有人淹死。民国21 年(1932)曾翻了一次大船,不算过渡客商,只是水手都淹死了四五个,连河东保正李全宗都淹死了。因无人会游水,家属们眼看亲人被淹,除了哭嚎,别无办法。

桥建成时,民国政府对水手的生活,是作了适当安置的。安置的办法,是把距县城三十华里噶拉村所辖的觉力邦的一片土地,约有七八十亩,全部划给二十家水手分种,每家都分了片土地,每家都分了四亩多地,只要努力耕种一家温饱没有问题,冒险毁桥实无必要。

桥就修建在县城所在地,全城人都能看见。桥是铁质又很坚固,不是少数人偷偷摸摸所能破坏的。若聚集多人公开毁桥,民国政府的官吏虽然贪污无能,也不能视而不见不加阻止。所以水手毁桥是不可能的,既无必要,又不可能,所以平西桥毁于水手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甘孜州实录》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