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孜州地情网,现在是:
   
《甘孜州年鉴(2021)》——专记
来源: | 作者:gzzdzb | 发布时间: 2022-06-15 | 3470 次浏览 | 分享到:

物换星移七十载  砥砺奋进著华章

——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在甘孜诞生,开启了甘孜人民翻身解放走向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

甘孜州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届甘孜州领导班子带领全州人民接续奋斗、笃定前行,推动甘孜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的崭新局面。

——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70年前甘孜一穷二白,经济总量仅有3400万元。70年来,甘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感恩奋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到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410.61亿元,是70年前的1207.68倍。人均生产总值从1950年的66元增长到2020年的37077元,是70年前的561.36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50年的22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40.11亿元,是70年前的18231.8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0年的253元增长到2020年的36521元,是70年前的144.3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0年的88元提高到2020年的13967元,是70年前的158.72倍。经济发展实现了从一穷二白的局面迈向高速度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充分发挥世界级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流传千年的农牧资源、疗效显著的中藏医药、悠久灿烂的康巴文化、蕴藏丰富的清洁能源等独特资源优势,坚持优先发展旅游业,有序发展清洁能源和矿产业,加快发展生态农牧业、特色中藏药业和特色文化产业“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深入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全力建设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4+6”现代服务业体系、以清洁能源为重点的“6+1”绿色现代工业体系和以“圣洁甘孜”十大产品为核心的“10+2”现代农业体系。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950年的2985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80.67亿元,是70年前的270.25倍;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950年的200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05.34亿元,是70年前的5267倍;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50年的167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224.60亿元,是70年前的13449.1倍。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一二三”到“三二一”的飞跃,产业发展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百业兴旺的历史性跨越。

稻城亚丁景区游客如织——交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70年前,18军肩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历史使命,“背着公路”经过甘孜进军西藏,先后有14万军民抢修川藏公路,2000余名军民献出了宝贵生命,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修筑了堪称“天路”的川藏公路,铸就了彪炳史册的“两路精神”。70年来,甘孜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先后实施通县油路、交通三年集中攻坚、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等重大建设。特别是2009年以来,先后实施四轮交通大会战,交通建设年度投资规模从2013年以来连续7年超过100亿元以上,交通先行战略取得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交通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全州公路通车里程从1952年的704公里增长到2020年的32860公里,是70年前的46.68倍。雅康高速公路彻底结束了甘孜“零高速”历史,康定机场、亚丁机场、甘孜格萨尔机场相继建成通航,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海拔4000米以上支线机场的市州。“世纪工程”川藏铁路(甘孜段)即将开工,川西北区域性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从天堑险壑到县县通国道、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的历史性跨越。

被誉为“川藏第一桥”的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城乡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70年前,甘孜城镇破败、乡村凋敝、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苍蝇横飞、野狗成群。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城乡提升战略,医务人员为石渠农牧民群众宣传包虫病预防知识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建设提升一大批“魅力县城”“风情小镇”“美丽村寨”,城乡特色越来越浓厚、乡村风情越来越浓郁、乡愁记忆越来越浓烈。“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城乡面貌的真实写照。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50年的11.96%增长到2020年的31.66%,是70年前的2.65倍;城乡面貌实现了从破败不堪到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人居有机融合的历史性跨越。

——民生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70年前,甘孜民不聊生、一贫如洗、困苦不堪,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70年来,甘孜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扶贫越温计划”“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十年扶贫纲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扶贫攻坚战略,教育、卫生信息化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地区典范,包虫病综合防治“石渠模式”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五险”参保实现全覆盖。全州在校学生从1950年的3227人增加到2020年的23.6万人,是70年前的73.13倍;每万人拥有的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从1950年的10张和0.27人增加到2020年的52张和57人,分别是70年前的5.2倍和241.67倍,人口死亡率从1954年的10.9‰下降到2020年的3.24‰;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3.17%下降至2019年的0.23%,22.29万名贫困人口脱贫、136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8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广大农牧民生活实现了水桶变水管、油灯变电灯、土路变油路、喊话变电话、帐房变楼房的历史性跨越。甘孜县雅砻林卡省级湿地公园

——生态环保取得历史性成就。70年前,甘孜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基本处于被动适应自然条件和对自然资源的单向索取状态。70年来,尤其是1998年以来,甘孜成为全国首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市州之一、全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市州之一。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颁布实施首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全面实施森林资源管控“四个最严”制度、16条措施和“8条禁令”,大规模开展绿化国土和大美草原守护行动,全方位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全覆盖推进现代建材替代传统木材建房,全领域打响污染防治攻坚“八大战役”,常态化实施州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基本形成,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和自然保护地的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森林面积从1950年的283.8万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53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1950年的18.5%提高到2020年的35.02%,均是70年前的1.89倍,实现了从“砍树人”变“种树人”、荒山变林海、林区变景区的历史性跨越。

——民族团结取得历史性成就。70年前,甘孜冤家械斗不止、匪特造谣骚扰、民族隔阂较深、血亲仇杀严重、社会治安混乱。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甘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19501123日自治州成立时的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就通过了《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决议》,并在19511021日的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各族各界人民团结爱国公约》。随后,广泛开展无产阶级民族观教育活动,进一步消除了民族隔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全力实施依法治州战略,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2018年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率先颁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活动,持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推进“五二三”学教活动,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成为各民族的最大共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糌粑团一样紧紧黏在一起,像酥油茶一样紧紧融在一起,形成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铜墙铁壁,全州社会形势实现了从乱象丛生到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生活和美的历史性跨越。

70年来,甘孜之所以实现辉煌巨变,根本在于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有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无比优越,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科学指引,有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建成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决心!